{{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

安徽省皖北五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5月)答案(语文)

安徽省皖北五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5月)答案(语文),目前2024届百校联盟答案网已经汇总了安徽省皖北五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5月)答案(语文)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皖北五校联考哪五校
    2、2024皖北五校联考数学
    3、2024皖北五校
    4、皖北联考2024高二第二学期期中
    5、2024皖北高二联考
    6、2024安徽皖北联考高二
    7、2023-2024皖北五校联考是哪五个学校
    8、2023-2024皖北五校联盟
    9、皖北联考2024高二期中
    10、安徽省皖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栗多也。夫富国多栗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栗多,栗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栗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凡农者月不足而岁有余者也,而上征暴急无时,则民倍贷以给上之征矣。耕耨者有时、而泽不必足,则民倍贷以取庙矣。秋籴以五,春粜以束,是又倍贷也。(节选自《管子·治国》)材料二: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肯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河间献王曰:“管子称仓原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谷者,国家所以昌炽,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尚书》“五福”以富为始,子贡问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节选自《说苑·建本》)【注】河间献王,刘德,是西汉景帝的第二个儿子。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凡为国之A急者B必先禁已末作文巧D末作文巧禁E则民无所游F食G民无所游田食则必农。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贵,指以…为贵,与《老子》的“不贵难得之货”中的“贵”词义相同。B.粜,指卖出粮食,跟“秋籴以五”中的“籴”意思相对,“籴”指买进粮食。C.国家,指国和家,“国”通常指的是诸侯的封地,“家”指的是大夫的封地。D.本,指根本,与《伶官传序》中的“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本”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反面论证“富民”的重要性。B.先代圣王懂得人口多、兵力强、国土广和国家富都一定来源于粮食的道理,所以禁止奢侈性的工商业和奢侈品的制作,以利于发展农业。C.管仲说君王以“天”为贵,齐桓公便仰头看天,说明他心中的天是“自然之天”,不理解管仲要表达的是统治者应“以民为天”的观点。D.《尚书》把“富裕”放在“五福”中的首位,在子贡问为政之道时孔子的回答是“使百姓富裕”。由此可见,致富是一个国家治国的根本。高三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