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HD试题(语文),目前2024届百校联盟答案网已经汇总了安徽省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HD试题(语文)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
让汤王位”,此则有异于《尚书》。如《周书》之所说,岂非汤既胜桀,力制夏人,使桀推让,归王于己,盖欲比迹尧、舜,袭其高名者乎?又案《墨子》云:汤以天下让务光,而使人说曰:汤欲加恶名于汝务光送投清泠之泉而死汤乃即位无疑然则汤之饰让,伪迹甚多。考墨家所言,雅与《周书》相会。夫《周书》之作,本出《尚书》,孔子截翦浮词,裁成雅语,去其鄙事。直云“惭德”,岂非欲灭汤之过,增桀之恶者乎?夫五经立言,千载犹仰,而求其前后,理甚相乖。何者?称周之盛也,则云三分有二,商纣为独夫:语般之败也,又云纣有臣亿万人,其亡流血漂杵。斯则是非无准,向背不同者焉。又案武王为《泰誓》,数纣过失,亦犹近代之有吕相为晋绝秦,欲加之罪,能无辞乎?而后来诸子,承其伪说,竞列纣罪,有倍五经。故子贡曰:柒、纣之恶不至是,君子恶居下流。刘向又曰:世人有弑父害君,桀、纣不至是,而天下恶者皆以桀、纣为先。此其自古言桀、纣之罪,将非厚诬者乎?(节选自刘知几《史通·疑古》,有删改)【注】①书:指《尚书》。后文的“武成”为《尚书》中的篇目,叙周武王伐纣之事。材料二中的《虞书·舜典》【汤浩《泰誓》也都出自《尚书》。②陟方乃死:指舜巡符南方时去世。③文命:指大禹。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汤欲加恶A名于汝B务光C遂投清泠之泉而死D汤E乃即位F无疑G然田则汤之饰让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取二三策而已矣”与“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两句中的“策”意思不同。B.“千载犹仰”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仰”意思不同。C.“向背”与“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中的“公姥”用法相同,都是偏指一方。D.“君子恶居下流”与“物或恶之”(《老子》)两句中的“恶”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怀疑《武成》篇的记载,认为周武王极具仁道,讨伐极为不仁的商纣王,不应该出现“血之流杵”的场面。B.《周书认为,汤使用武力打败了桀并迫使桀让位于自己,可能是因为汤希望获得像尧、7舜那样的高尚名声。C.刘知几不迷信经典。他发现五经所记载的内容,前后有相互违背的地方,并据此判断五经没有是非标准。D,刈细几认为纣的罪名不至于像五经中所描述的那样严重,是后人继承《泰誓》的虚假说辞,夸大纣的罪恶。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孔子截翦浮词,裁成雅语,去其鄙事。(4分)(2)世人有狱父害君,桀,纣不至是,面天下恶者皆以桀、纣为先。(4分)14.刘知几认为“陟方之死,其殆文命之志”,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高三语文第6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