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高三24·G3AB·语文-必考-QG 语文1-3答案,目前2024届百校联盟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高三24·G3AB·语文-必考-QG 语文1-3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9.①选择的人物形象不同。文本三选择历史事件中真实的中心人物来塑造,文本一虚构了历史深处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不同。文本三精于剪裁,人物简略凝炼,仅一个“笑”字,点出人物与事件的关联以及人物的受宠。文本一运用心理、肖像、动作、对比等多样的手法虚构丰富鲜活的低层官员形象。③表达的主旨不同。文本三借事件与人物的关联,设置悬念,抨击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文本一通过小人物的命运,不仅批判上层的奢靡,也反映底层艰辛,小人物的坚守与悲哀。(评分标准:答满三点,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不同文体文本艺术表现的能力。10.FKM【解析】意为“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还有读书台;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岩”。11.A【解析】A项“复如江阴”的意思是“又到江阴去”,“如”是“往,到”的意思。“沛公起如厕”的意思是“沛公起来到厕所去”,“如”是“去、到”的意思,所以二者含义相同。选项错误,故选A项。12.C【解析】原文“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是已经下山后,不是在游山途中的境遇。13.(1)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又值得相信。(2)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隐藏着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14.(1)作者感悟:世间的种种境界,有时得到并不能给人带来趣味,反而艰难以求、不得圆满的,令人念念不忘。(2)启发(仅供参考,写出一条即可):①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没有玩味的价值;用尽心力的,哪怕不能圆满也让人怀念。②得与失是相对而言的,得到可能是一种失去,而失去可能是另一种得到。参考译文: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将要到江阴去,当时乘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剑门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将要下雨,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但是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天气不能阻止我前往。从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隆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登上石径,就可到达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录是谁的墓。一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非常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断出现奇丽的景色。我两脚斜着站立了很久,但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还有读书台;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隐藏着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阴云浓密,风不断刮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而雨稍停,我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唉!虞山靠近吴城只有百里,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山的愿望。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回值得玩味的,却一点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思恋。唉!这哪里只是游山寻胜才有的呢!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