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目前2024届百校联盟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
4.643年,唐太宗下诏:“汉、魏以来,或赐牛酒,牛之为用,耕稼所资,多有宰杀,深乖恻隐。其男子年七十以上,量给酒米面。”714年,唐玄宗下诏:“杀牛、马骡等犯者科罪,不得官当,荫赎。公私贱隶犯者,先决杖六十,然后科罪。”这些做法()A.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C.加速了均田制的瓦解·D.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的中国。材料表明汉魏的时候,牛多有宰杀,而唐代不认可这种做法,并且规定杀牛、马骡等犯者科罪,可知政府重视对耕牛等劳动力的保护,这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重视农业,但不涉及抑制商业,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土地制度的内容,得不出加速了均田制的瓦解,排除C项;材料只能体现政府重视农业,但不是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排除D项。故选B项5.唐玄宗时期“始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敕旨”,“将陆坚、张九龄等召入禁中,谓之翰林待诏。王者尊极,一日万机,四方进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诏从中出”;唐德宗时期,陆贽任翰林学士,被时人称之为”内相”。这反映唐朝中后期()A.中书权力被大为削弱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翰林学士已取代丞相D.三省制度渐趋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将陆坚、张九龄等召入禁中,谓之翰林待诏。王者尊极,一日万机,四方进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诏从中出..唐德宗时期,陆贽任翰林学士,被时人称之为‘内相'。”可知,材料叙述唐代翰林学士的设置及其职权地位。“供奉敕旨”,“中外表疏批答,或诏从中出”反映的是翰林学士是替皇帝草拟各种敕令,使得原来属于中书省的职权遭到削弱,A项正确:翰林学士多以皇帝亲信充任,其个例不能说明文官地位日益提高,排除B项:陆贽被称为内相,带有内朝官性质,并非真正的宰相,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三省制度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6.宋代文人笔记中大量记载了当时“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表明宋代()A.贫富差距缩小B.崇富观念盛行C.世俗文学兴起D.社会流动加强【答案】D第3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