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目前2024届百校联盟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D项正确;小农经济及儒家思想的产生的与材料无关,AC项排除:郡县制的推广是在秦朝统一六国后,B项排除。故选D。3.他提出“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下观点与他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兼爱”、“非攻”B.“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的观点,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兼爱”、“非攻”是墨子的观点,排除A项:“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大意为:作为管理者,顺其自然而不掺杂自己私欲干预,天下就会太,与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主张一致,排除B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兵家学派孙武的著名言论,排除D项。故选C项。4.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博律》中规定,百姓要如实填报户籍,不得隐瞒家内奴隶,不得未老报名,已名不报,不得以壮年报病废,已成丁报幼小等;秦简《编年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一年“令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全国百姓向官府申报自己的年龄和实有土地数。这些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专制和集权导致行政成本增加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C.郡县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确立D.注重强化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国和秦朝的时候十分重视户籍管理,睡虎地秦墓竹简《博律》中对百姓申报户籍的规定十分详尽,秦始皇三十一年登记百姓的土地数量,对男丁户籍的管理和农民土地数量的掌握便于政府的赋役征收,从而强化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故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AC两项;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故排除B项。5.下图为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主要路线示意图。据此判断第2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