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三试题,目前2024届百校联盟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三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历史-R-必考-GX]三试题)
专项训练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下)1.[命题意图]考查古代的监察制度。解题思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确保监察官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汉至明清对监察官员均选用了最高的文化标准,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具有优秀政治品德问题,排除A项;材料讲的是“对策高第者中选任御史”“选用进士”等信息,都是在强调监察队伍具备较高文化素质,而不是丰富封建官僚队伍的从政经历、维护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权威,排除B、D两项。[参考答案C2.[命题意图]考查曹魏时期用人观念。解题思路]根据材料,曹操在求贤令中提到吴起时有不好的评价,但是在最后却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尤其是在保家卫国这一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各国之间进行征战,需要这样的人才,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九品中正制的局限性,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曹操治理国家理念的前后变化,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曹操借鉴历史经验的信息,故排除C项。参考答案]D3.[命题意图]考查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解题思路]由材料信息“不与当地土著发生经济利益冲突”“种植麦、菽”可知,南下人口不与当地居民发生利益冲突,同时种植北方旱田作物,这对丰富南方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贫瘠地区的开发有积极意义,故B项正确。A项明显与材料中“逐空荒而居”的信息不符;C项与史实不符,北民南迁只是丰富了原有经济结构;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参考答案]B4.[命题意图]考查魏晋南北时期南方的开发解题思路]材料所述的是南方经济状况由汉代“荒凉”变为南朝的“安定富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后我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政局不稳,而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使得北方人民大量迁移至南方,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D项。参考答案]C历史第83页】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