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目前2024届百校联盟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六安一中2023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DACCDABDC乃D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CCCCDDBBCAA1.【答案】D【解析】据材料季历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可知,周文王出生时出现祥瑞,古公认为姬昌应该是使当时之世兴旺发达的人,故欲传位于姬昌,长子太伯离家到吴,文身剪发以让位季历,少子代替长子即位,说明承继名分制度尚未定型,故选D项:材料所述主题是王位传承问题,A项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A项;夏朝时禹死后,启即位,世袋制取代禅让制,排除B项;秦建立后确立皇帝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2.【答案】D【解析】据材料“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可知,孔子认为商代继承发展了夏朝的礼制,周代继承和发展了商朝的礼制,说明夏商周文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故选D项:据材料“周监于二代可知,孔子强调周代文化借鉴了夏商时期的文化,而非多样性,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文化的包容性侧重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而材料主旨是夏商周文化的继承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夏商周文化的继承发展,不能说明文化具有凝聚性,排除C项。3.【答案】A【解析】据题干可知,商鞅变法的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田开陌封疆,而赋税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上计制有利于国家加强对官员的考核,督促官员落实国家政策,维护治安,发展生产等,故选A项;“有力地推动了”与商鞅变法相合,上计制巩固了新生的封建制度,排除B项;“有效消除了”不合史实,应为“缓解了”,排除C项;“保证了”绝对化,应为“有利于”,排除D项。4.【答案】C【解析】皮日休所描绘的是隋朝的大运河,它沟通了海河、黄河、准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故①正确;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不是以长安为中心,故②错误;运河沿岸城市因为漕运而发展,如扬州故③正确;隋朝大运河沟通了我国五大水系,起到了南北贯通、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5.【答案】C【解析】材料中可知,跟先秦和唐代相比,宋代聘礼明显厚重,这是由于宋代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因而对婚姻俗产生影响,故选C项;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在明代,排除A项;骋礼从雁到阿胶再到绢、银锭能体现婚姻俗中经济观念的增强,但这些物品本身就是世俗化的,不能说走向世俗化,排除B项;材料中先秦和唐不存在攀比之风,谈不上理学遏制其风气,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许多著名市镇,靠近这些市镇的村坊居民,也大都以种桑养蚕和纺织为生,最有可能出现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明朝,故选D项;隋唐时期经济重心还在北方,江南还未形成市镇,排除A项;两宋时期商品经济虽然比较发达,但是南方还未形成经济作物种植的专业化和农产品商品化的现象,所以南方工商业市镇也未出现,排除B项;元朝时期江南地区尚未出现市镇和以种桑养蚕与纺织业为生的村坊居民,排除C项。7.【答案】A【解析】“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费,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强调在粮食贵的情况下,政府不能强行让其便宜,这样会导致其不愿意卖,而使粮食更加昂贵,说明他反对政府对这种市场行为进行干预,让市场自己调节,故选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市场价格与政府干预的关系,而没有对农业和商业地位的探讨,排除B项;“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如果政府阻止其降价,则会让特币者不买,从而物价会更低,所以他认为这种情况应该让市场自己调节,政府不要干预,排除C项;“上禁止勿费“上禁止勿贱强调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其市场自己发挥作用,无法判断其对工商与农业地位的态度,排除D项。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