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湖北卷历史答案,目前2024届百校联盟答案网已经汇总了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湖北卷历史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1 湖北卷历史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是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是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做题:共4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自北魏孝文帝起,历代均田制的实施,就是不普遍的、打折扣的。以唐代为例,尽管唐初均田令规定授予民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但各级官员利用特权大量占田,“公田”日少,再加上“丁口滋生”,政府并没有足额土地授予民众。唐代开元年间的户籍文书记载,有户主余善意应受田一顷六十一亩,实际只受二十八亩,但要交的租调却一点未减,需要“纳租二石(“一丁之租”)。民众苦困,“耕者日少,田有荒芜”,到武则天时,“天下户口,亡逃过半”。材料二摘编自杨志玖《论均田制的实施及其相关问题》等明代前中期江南平原实行水稻一年一作制,一个无牛农户可种稻25亩上下,自明后期以来,水稻与春花轮作的“新一年二作制”逐渐推广。在这一新的耕作制度下,时人提出:“上农夫一入止能治田一十亩”。在苏州、松江等江南蚕业和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妇女大多不下田劳动,所以农户耕田更要少一些。明后期以来江南“人耕十亩”经营规模的出现和普及表明这种经营规模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其他经营规模更佳。摘编自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在分析均田制走向崩溃的原因时所选取的视角。(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大分析明后期以来“人耕十亩”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从唯物史观角度对该现象的合理性进行解读。(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郸农业经营规模谈谈你的看法。(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独立宣言》在公众记忆中最初只是宣告与母国决裂的“分手”性文件,但随后民主共和党(美国早期两党之一)逐渐强调其反抗专制暴政的意义,重塑了《独立宣言》的公共记忆。民主共和党创始人杰斐逊也因为19世纪该党初利用自己当时的强势地位积极建构“杰斐逊神话”,从最初只是被视为《独立宣言》无足轻重的代笔人,逐渐被重新定义为这份文件所承载价值理念的代言人。摘编自蔡梦竹《美国史学界关于美国革命历史记忆的研究》等材料二“失去的事业”指的是美国内战后南部白人建构的内战记忆,最初它仅是前南部将军朱巴尔·厄尔利对内战的个人解读,大体包括“内战是因州权而不是奴隶制而起”
本文标签: